根據煤礦鉆機每米排出來煤粉量與規范煤粉量的參考值可以判斷沖擊性危險因素,煤粉量越大表明沖擊性風險水平越大。
沖擊地壓又被稱為巖爆災難,在煤礦業稱煤爆。礦體或巖體在內部高內應力功效下,平衡狀態遭受毀壞,忽然釋放出來很多動能,發生爆炸事故震動,及其井巷周壁的礦體、巖層忽然噴出來導致的災難。
它的產生體制是:井巷基坑開挖前,巖體處在三維內應力情況,在高內應力區中堆積有大批量的延展性應變力能。井巷基坑開挖歷程中,當開采工作臺面貼近這種地區,因為工程施工振蕩或放鞭炮震動等因素使其平衡狀態產生變化,在薄弱環節產生巖體延展性應變力能忽然大幅度釋放出來,造成巖層、礦體忽然噴出來。
沖擊地壓可分成一般沖擊地壓和比較嚴重沖擊地壓:
一般沖擊地壓經營規模小,主要表現為礦體、巖體震動并造成煙塵和裂縫;比較嚴重沖擊地壓經營規模比較大,主要表現為礦體、巖體比較嚴重粉碎,產生猛烈發生爆炸震動。
沖擊地壓關鍵受地質構造、礦體和圍巖構造特性、采掘深層、地質構造標準等各種原因危害。在褶子和斷開結構帶,礦體延展性高、抗壓強度(強度)大,頂底版巖層高密度、硬實、裂縫少、薄厚大,軟巖水分含量高,采掘深層大的煤礦非常容易產生沖擊地壓。